PCB技术当前位置:您当前位置:邦凯科技 >> 技术理论 >> PCB技术 >> 浏览文章

PCB微电子电镀技术总结(上)

时间:2011-07-01 11:36:37点击:

一 络合物的配位理论和添加剂的表面吸附理论在电镀技术中的应用
  电镀药水中不是有了金属离子,一通电就能在工件上析出合格的金属镀层的。而是要使阴极在一定的极化条件下,才能析出合格的镀层。
  金属离子在原始的药水中(没有络合剂和添加剂的药水)有一个析出电位,当阴极上加上这个析出电位值时,金属离子就接受电子还原析出金属镀层。但是析出的金属是没有规律的晶格,是疏松的镀层。通过加入络合剂或添加剂,会使金属子还原析出镀层的电位向负方向移动,这种现象称之为阴极的极化。在相对比较高的电场能下进行电析,也就是在电析时克服了一些阻力。克服了电析的困难,析出金属(金属离子得到电子还原的过程)的过程不那么容易了。这种阻力,这种阴极极化,给离子还原后的排列成整齐的晶格创造了必要的条件。使镀层变得细腻致密,而不是疏松。可以通过调整络合剂或添加剂的量,使阴极得到合适的极化值,直至镀得合格的镀层。
  二 简述络合剂的配位理论
  金属离子在无络合剂的条件下,在溶液中是很自由的,加入络合剂后,络合物能把中心金属离子以配位的方式束缚起来,使金属离子的放电行为变得不自由,增加了放电的困难,甚至改变了离子的电荷性质,由正离子转为负离子。
  络合物对中心金属离子的配位络合作用,降低了金属离子的有效浓度,控制了金属离子的活度,增加了阴极的极化,为镀层晶格的细化创造了条件,也就是说络合配位作用控制了金属离子的电化学行为,控制了反应速度和电结晶过程。
  三 简述添加剂的表面吸附理论
  加入镀液的添加剂、表面活性剂一般是有机物。有机物有两个特性:(1)具有电阻(2)在工件表面有较大的吸附力。金属离子要到工件表面(阴极)去放电(接受电子还原),受到吸附在工件表面有机薄膜的阻挡(添加剂的阻挡)。原本可以还原析出的条件,因为有了有机膜的阻挡而不能还原。如果要使其还原(接受阴极的电子),就得增加阴极的电位,使阴极电位变得更负,也就是说有了添加剂的吸附作用,增加了阴极极化。如果把吸附在工件表面的有机膜当作成千上万只电容器(微观电容),金属离子要在阴极上放电(接受电子还原),就得冲破(击穿)这些微观电容器,要击穿电容器,必须增加电场能,必须使阴极电位变得更负,也就是说析出电位向负方向移动。
  通过络合物配位的方法和加入添加剂的方法,虽然方法不同,理论也不同,但都能达到阴极极化的目的。既然用两种不同的理论和方法都能增加阴极极化,很自然的,经常把二者结合起来同时作用于某种镀液,使起到协同作用,增加阴极极化。所以常规的镀液有如下几种材料组成:
  1 主盐。含有被镀金属的盐,提供金属离子。
  2 络合剂。用于与金属离子络合配位,提高阴极极化。同时增加药水导电能力。
  3 添加剂(包括光亮剂)。吸附在工件表面提高阴极极化。有增加药水电阻的效应。
  4 润湿剂。使工件表面与镀液亲润(它常存在于添加剂中)。
  5 抗氧化剂。防止变价金属离子氧化(它常存在于添加剂中)。
  6 晶格细化剂。它可使镀层晶格细腻。
  电镀工程重要的技术之一就是控制络合剂和添加剂的浓度。如果二者含量过多,阴极极化过大,会降低阴极电流效率,降低电析速度,增加析氢量,造成严重的针孔镀层。
  四 微电子电镀技术的特点
  1 微电子电镀的目的是功能电镀,为了提高可焊性,所以电镀的是可焊性金属镀层。如金、银、锡、锡铅合金、锡铜银合金、锡铈合金、锡铋合金等镀层。
  2 微电子器件一般是塑料封装体,为了减少电镀药水对微电子器件电性的影响(酸、碱的侧蚀作用)。电镀药水宜采用性能比较柔和的烷基磺酸体系,而尽量少用强酸体系,如硫酸和氟硼酸等。
  3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,微电子管的塑封体越来越小,微电子管电极的引线越来越细,塑封体小至芝麻粒大,电极引线细至0.3mm左右,引线与引线之间的距离也不过0.3mm。在一个微电子框架上聚集着上千个管子,为了避免线间短路,控制镀层厚度和厚度精度是相当重要的技术指标。对镀层的要求不宜太厚,尤其是镀层厚度误差精度的控制上严于五金电镀。要求控制±2微米。
  4 从微电子框架的基材特性说,镀前处理尤为重要。在用基材一般是铜基和铁镍合金(Ni42Fe)。Ni42Fe在焊片(D/B)、焊线(W/B)和塑封后固化的工序中极易氧化钝态。
  所以在电镀过程中,去氧化工序成了工艺成败的核心问题。